新闻

你的位置:杯之语 > 新闻 > 【统编版语文】八年事上册期末文言文专题——《<孟子>三章》(附判辨)


【统编版语文】八年事上册期末文言文专题——《<孟子>三章》(附判辨)

发布日期:2024-12-12 11:53    点击次数:170

【统编版语文】八年事上册期末文言文专题——《<孟子>三章》(附判辨)

图片

第23课  《<孟子>三章》分层功课

基础安祥

1.下列各组词语中,加点字注音十足正确的一项是(   )

A.畎亩(quǎn)  孙叔敖(áo)     法家拂士(fú)

B.拂乱(bì)     公孙衍(yǎn)   丈夫之冠(guàn)

C.域民(yù)     百里奚(xī)    宏愿勃勃(yín)

D.傅说(shuō)   衡于虑(lǜ)     空匮其身(fá)

2.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语真义交流的是(   )

A.丈夫之冠也       往之女家。

B.舜发于畎亩之中   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东谈主也。

C.行拂乱其所为     入则无法家拂士。

D.居寰宇之广居     三里之城。

3.下列各句中加点的“之”与例句中“之”的用法交流的一项是(   )

例句:女子之嫁也

A.丈夫之冠也(《宏愿勃勃》)    B.七里之郭(《得谈多助,失谈寡助》)

C.往之女家 (《宏愿勃勃》)     D.环而攻之而不胜(《得谈多助,失谈寡助》)

4.下列加点词的活用局势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(   )

A.东谈主恒过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B.劳其筋骨

C.必先苦其心志        D.空匮其身

5.下列句子中莫得通假字的一项是()

A.往之女家。 B.曾益其所不可。

C.行拂乱其所为。 D.衡于虑。

6.下列句子节拍分别不当的一项是()

A.居/寰宇之广居,立/寰宇之正位

B.必先/苦其心志

C.东谈主/恒过,然后/能改

D.是以/动心忍性,曾益其/所不可

7.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真义。

(1)七里之郭(          )     (2)委而去之(          )

(3)多助之至(          )     (4)父命之(          )

(5)与民由之(          )     (6)英武不可屈(          )

(7)东谈主恒过(            )     (8)傅说举于版筑之间(          )

(9)尔后作(            )     (10)入则无法家拂士(         )

8.翻译下列句子

(1)得谈者多助,失谈者寡助。

译文: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(2)故正人有不战,战必胜矣。

译文: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(3)居寰宇之广居,立寰宇之正位,行寰宇之大路。

译文: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       

(4)宏愿勃勃,贫贱不可移,英武不可屈,此之谓大丈夫。

译文: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 

(5)入则无法家拂士,出则无敌国际祸者,国恒一火。

译文: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9.阐发性默写。

(1)《得谈多助,失谈寡助》中指出决定战斗赢输三要素的句子是:            ,            。

(2)《宏愿勃勃》通过景春与孟子对大丈夫的阐发,提倡了信得过的大丈夫要“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,         ,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”的不雅点。

(3)《生于忧患,宴安鸩毒》从正反两方面论证了吸收雕镂的公正,临了得出的中心论点是:

,            。

(4)《生于忧患,宴安鸩毒》中指出了诡秘雕镂益处的句子是:            ,            。

10.体裁学问填空。

①孟子(约前372—前289),名           ,字子舆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时间想想家,讲授家,被尊为“           ”,后世常把孔子和他以“            ”并称。

②《孟子》是一部纪录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的想想不雅点和政事行动的书,共七篇。南宋朱熹将《孟子》、         、          、         并称为“四书”。

11.下列相关课文的说法不当的一项是()

A.《得谈多助,失谈寡助》的中心论点是“天时不如地利,地利不如东谈主和”。

B.“宏愿勃勃,贫贱不可移,英武不可屈”句句精通着想想和东谈主格力量的清明,在历史上曾饱读吹了不少志士仁东谈主,成为他们不畏强暴、宝石正义的座右铭。

C.遭腐刑而著《史记》的司马迁、年少丧父接力念书的欧阳修、身残志坚的张海迪,三东谈主的故事不可讲授“生于忧患”的道理。

D.《生于忧患,宴安鸩毒》一宣布诉了咱们一个真切的道理:苦难是对东谈主生的一种雕镂,咱们独一战胜苦难,才有契机取得到手。

才略拔擢

12.阅读底下材料,按条款答题。

材料一:中华国粹经典是中中文化中最优秀、最精华、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述。巨匠快什么“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中小学课堂”“国度应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入国度实验课程”。不少方位的中小学已开设国粹讲授课,每周1个课时。

材料二:目下,全宇宙已有100多个国度和地区建造了400多所孔子学院。相关部门及第《弟子规》《三字经》《论语》《孙子兵法》等国粹文化经典课程,编写出书了《中华传统文化视听读本》,让中国传统文化走向宇宙。

(1)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,你从两则材料中获取了什么信息?

(2)在中小学开设国粹讲授课,有东谈主信托但也有东谈主反对,你维持什么不雅点?请简述事理。

13.为发达孔孟文化,八年事(1)班开展了“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”综合性学习行动,请你参与。

(1)[意识孔孟想想]请把柄底下《论语》和《孟子》选段的译文,探究孔子和孟子对于财富主张的共同之处。

①富足和显贵是东谈主东谈主都想要得到的,但毋庸高洁的模范得到它,就不应该享有。(《论语·里仁》)

②要是分歧乎义,要是分歧乎谈,即使是少量点的小东西也不把它给别东谈主,即使是少量点的小东西也不从别东谈主哪里取得。(《孟子·万章上》)

孔子和孟子对于财富主张的共同之处是:

(2)[学习孔孟精神]底下是班上同学为学习孔孟精神而捜集、改写的一副对子,请从底下备选短语中及第一个顺应的短语,将对子补充齐备。备选短语:和为贵 守礼制 择一又友 常内省

上联:居家当想别尊卑成心于己

下联:处世尤宜        无愧于心

拓展延长

(一)阅读底下的文言文,完成底下小题。

【甲】

居寰宇之广居,立寰宇之正位,行寰宇之大路。得志,与民由之;不得志,独行其谈。宏愿勃勃,贫贱不可移,英武不可屈。此之谓大丈夫。

(节选自《宏愿勃勃》)

【乙】

海瑞,字汝贤,琼山东谈主。举乡试,署南平教谕。御史诣学官,属吏咸伏谒,瑞独长揖,曰:“台谒当以属礼,此堂,师长教士地,不当屈。”迁淳安知事,布袍脱粟①,令老仆艺②蔬自给。总督胡宗宪尝语东谈主曰:“昨闻海令为母寿,市肉二斤矣。”宗宪子过淳安,怒驿吏,倒悬之。瑞曰:“曩③胡公按部,令所过勿供张。今其行装盛,必非胡令郎。”发④橐⑤金数千,纳之库,驰告宗宪,宗宪无以罪。

(选自《明史》,有转换)

【注】①脱粟:吃糙米饭。②艺:耕作。③曩:从前。④发:开放。⑤橐(tuó):口袋的一种。

14.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。

(1)宏愿勃勃(       )  (2)英武不可屈(     )

(3)属吏咸伏谒(       )  (4)总督胡宗宪尝语东谈主曰(     )

15.下列句子中“之”字的意旨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(   )

A.此之谓大丈夫     B.两狼之并驱照旧    C.倒悬之     D.无丝竹之乱耳

16.请将底下的句子翻译成当代汉语。

(1)得志,与民由之。

(2)昨闻海令为母寿,市肉二斤矣。

17.海瑞在民间东谈主称“海苍天”,在“苍蝇、老虎一齐打”的今天,连合甲、乙两文,谈谈老庶民心中的“苍天”应该是怎么的东谈主?

(二)阅读底下文言文,完成底下小题。

【甲】舜发于畎亩之中,傅说举于版筑之中,胶鬲举于鱼盐之中,管夷吾举于士,孙叔敖举于海,百里奚举于市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东谈主也,必先苦其心志,劳其筋骨,饿其体肤,空匮其身,行拂乱其所为,是以动心忍性,曾益其所不可。

东谈主恒过,然后能改;困于心,衡于虑,尔后作;征于色,发于声,尔后喻。入则无法家拂士,出则无敌国际祸者,国恒一火。然后知生于忧患而宴安鸩毒也。

——《生于忧患宴安鸩毒》

【乙】贞不雅九年,太宗谓侍臣曰:“往昔初平京师,宫中好意思女珍玩,无院不悦。炀帝①意犹不及,征求无已,兼东西征讨,穷兵黩武,庶民不胜,遂致一火灭。此齐朕所目见,故日夕孜孜②,惟欲清净,使寰宇无事。遂得徭役不兴,年谷丰稔,庶民安乐。夫治国犹如栽树,本根③不摇,则枝杈茂荣。君能清净,庶民何得木安乐乎?”

——《安富恤贫》

【审视】①炀帝:杨广,隋朝的天子。②孜孜:勤勤勉恳不疲惫的形式。③本根:本,树干;根,树根。譬如国度的基础和根柢。

18.用“/”分别底下句子的停顿节拍。(齐截处)

入 则 无 法 家 拂 士

19.解释底下加点的词。

(1)空匮其身  空匮:        (2)年谷丰稔  丰稔:         

20.用当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。

(1)是以动心忍性,曾益其所不可。

(2)夫治国犹如栽树,本根不摇,则枝杈茂荣。

21.《格言联璧》中有一联:“天欲祸东谈主,先以微福骄之;天欲福东谈主,先以微祸警之。”文中“困于心,衡于虑,尔后作”一句抒发的是上联的真义照旧下联的真义?请用我方的话作念节略阐发。

22.唐太宗合计隋炀帝沉溺的原因是什么?请写鄙人面。(用文中句子回复)。

(三)阅读底下文言文,完成各题。

贞不雅十七年,太宗谓侍臣曰:“自古始创之主①,至于子孙多乱,何也?”司空②房玄龄曰:“此为幼主滋长深宫,少居荣华,未始识东谈主间情伪,治国抚慰,是以为政多乱。”太宗曰:“公意推过于主,朕则归咎于臣。夫元勋子弟多无才行,藉祖父资荫③遂处大官,德义不修④,奢纵是好。主既幼弱,臣又不才,颠而不扶,岂能无乱?隋炀帝录宇文述⑤在藩之功,擢⑥化及于高位,不想报効,翻行弑逆⑦。此非臣下之过欤?朕发此言,欲公等戒勖⑧子弟,使无愆过⑨,即家国之庆也。”太宗又曰:“化及与玄感,即隋大臣受恩深者子孙,齐反,其故何也?”岑文本对曰:“正人乃能怀德荷恩,玄感、化及之徒,并庸东谈主也。古东谈主是以贵正人而贱庸东谈主。”太宗曰:“然。”

(节选自《贞不雅政要》)

【审视】①始创之主:开动创立基业的君主。②司空:古官职名。③资荫:凭先代的勋功或官爵而得到授官册封。④修:顺从。⑤宇文述:与后文的“化及”“玄感”“岑文本”都是东谈主名。化及即宇文化及,宇文述之子:玄感即杨玄感。⑥擢:拔擢。⑦弑逆:弑君。⑧勖:勉励。⑨愆过:罪恶,罪过。

23.解释下列加点词的真义。

(1)少居荣华   居: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(2)夫元勋子弟多无才行  行: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(3)岂能无乱   岂: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(4)欲公等戒勖子弟    戒: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24.下列选项中加点的“而”字,与“颠而不扶”的“而”字意旨或用法不交流的一项是(   )

A.一怒而诸侯惧 B.而山不加增

C.可远不雅而不可亵玩焉 D.环而攻之而不胜

25.用当代汉语翻译底下的句子。

(1)公意推过于主,朕则归咎于臣。

(2)此非臣下之过欤?

26.通读全文,太宗与侍臣对话的主要野心是什么?

第23课  《<孟子>三章》分层功课判辨

基础安祥

1.下列各组词语中,加点字注音十足正确的一项是(   )

A.畎亩(quǎn)  孙叔敖(áo)     法家拂士(fú)

B.拂乱(bì)     公孙衍(yǎn)   丈夫之冠(guàn)

C.域民(yù)     百里奚(xī)    宏愿勃勃(yín)

D.傅说(shuō)   衡于虑(lǜ)     空匮其身(fá)

【谜底】C

【判辨】本题训练字词读音。

A.拂士(fú)——bì;

B.拂乱(bì)——fú;

D.傅说(shuō)——yuè。

故选C。

2.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语真义交流的是(   )

A.丈夫之冠也       往之女家。

B.舜发于畎亩之中   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东谈主也。

C.行拂乱其所为     入则无法家拂士。

D.居寰宇之广居     三里之城。

【谜底】D

【判辨】本题训练一词多义

A.助词/动词,到;

B.从/在;

C.相背/同“弼”,“辅佐”之意;

D.两句中的“之”均为助词“的”;

故选D。

3.下列各句中加点的“之”与例句中“之”的用法交流的一项是(   )

例句:女子之嫁也

A.丈夫之冠也(《宏愿勃勃》)    B.七里之郭(《得谈多助,失谈寡助》)

C.往之女家 (《宏愿勃勃》)     D.环而攻之而不胜(《得谈多助,失谈寡助》)

【谜底】A

【判辨】例句中的“之”放在主谓之间,取消句子的孤独性,不译。

A.助词,用在主谓之间,取消句子孤独性;

B.助词,的;

C.动词,到,往;

D.代词,代城;

故选A。

4.下列加点词的活用局势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(   )

A.东谈主恒过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B.劳其筋骨

C.必先苦其心志        D.空匮其身

【谜底】A

【判辨】本题训练文言词语的活用局势。

A.名词活用为动词,过错,罪过;

B.动词的使动用法,使……劳累;

C.动词的使动用法,使……郁闷;

D.形色词的使动用法,使……穷困;

故选A。

5.下列句子中莫得通假字的一项是()

A.往之女家。 B.曾益其所不可。

C.行拂乱其所为。 D.衡于虑。

【谜底】C

【判辨】

A.“女”为通假字;

B.“曾”为通假字;

C.莫得通假字;

D.“衡”为通假字;

故选C。

6.下列句子节拍分别不当的一项是()

A.居/寰宇之广居,立/寰宇之正位

B.必先/苦其心志

C.东谈主/恒过,然后/能改

D.是以/动心忍性,曾益其/所不可

【谜底】D

【判辨】训练分别文言句子朗诵节拍的才略。解答时,应了解文言的句读知识,学会有心机的朗诵文言文,培养语感并能把柄句子中词语的真义含义来分别句子节拍。一般来说,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,领起全句的口吻词后应该有停顿,几个连动的身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。

D.通过那样的路线来使他的心灵受到轰动,使他的本性强项起来,增多他所不具备的才略。“是以”暗示通过这种路线,材干达到“动心忍性”的状况,中间应断开;“曾益”是动词,增多。“其所不可”是“他所不具备的才略”的真义。其中“其”是代词,指他。应分别为:是以/动心忍性,曾益/其所不可;

故选D。

7.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真义。

(1)七里之郭(          )     (2)委而去之(          )

(3)多助之至(          )     (4)父命之(          )

(5)与民由之(          )     (6)英武不可屈(          )

(7)东谈主恒过(            )     (8)傅说举于版筑之间(          )

(9)尔后作(            )     (10)入则无法家拂士(         )

【谜底】(1)外城 (2)消灭    (3)顶点    (4)携带、教养    (5)顺服    (6)屈服。这里是使动用法   (7)不时   (8)选定、任用    (9)奋起。这里指大有可为    (10)指在国内

【判辨】此题训练学生对文言实词的阐发才略。要细目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,不仅要靠泛泛的齐集,还要在齐集的基础上掌合手一些臆想词义的模范。学习时一要熟读强记,二要经心热心古文中词语在用法上的变化,比如通假字、一词多义、词类活用、古今异义等。详确:(1)郭:外城。(4)父命之:父亲给以造就;父亲开拓他。命:携带、教养。(6)屈:屈服。使动用法。(10)入:名词活用作状语,在国内。

8.翻译下列句子

(1)得谈者多助,失谈者寡助。

译文: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(2)故正人有不战,战必胜矣。

译文: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(3)居寰宇之广居,立寰宇之正位,行寰宇之大路。

译文: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(4)宏愿勃勃,贫贱不可移,英武不可屈,此之谓大丈夫。

译文: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(5)入则无法家拂士,出则无敌国际祸者,国恒一火。

译文: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【谜底】(1)执行仁政的君主,匡助维持他的东谈主就多,不执行仁政的君主,匡助维持他的东谈主就少。(2)是以能实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,战就一定能顺利。  (3)(大丈夫应该)住进寰宇最无边的住宅——仁,站在寰宇最正确的位置——礼,走着寰宇最正确的谈路——义。 (4)荣华不可使他的想想招引,贫贱不可使他的操守动摇,英武不可使他的意志屈服。这才叫作大丈夫。  (5)一个国度,在国内要是莫得信遵轨范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主的贤士,在国际莫得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异邦的不幸,就不时会有消散的危急。

【判辨】本题训练句子翻译。翻译时要详确句子中重心字词的翻译。

9.阐发性默写。

(1)《得谈多助,失谈寡助》中指出决定战斗赢输三要素的句子是:            ,            。

(2)《宏愿勃勃》通过景春与孟子对大丈夫的阐发,提倡了信得过的大丈夫要“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,

         ,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”的不雅点。

(3)《生于忧患,宴安鸩毒》从正反两方面论证了吸收雕镂的公正,临了得出的中心论点是:

,            。

(4)《生于忧患,宴安鸩毒》中指出了诡秘雕镂益处的句子是:            ,            。

【谜底】(1)天时不如地利,地利不如东谈主和 (2)宏愿勃勃,贫贱不可移,英武不可屈  (3)生于忧患,宴安鸩毒   (4)是以动心忍性,曾益其所不可

【判辨】训练对古诗文的识记阐发。默写题作答时,一要彻底阐发诗文的实质,二要考究审题,找出相宜题意的诗词句子,三答题实质要准确,作念到不添字,不漏字,可以字。本题中应详确“淫、贱、威、武、曾”这几个字的写法。

10.体裁学问填空。

①孟子(约前372—前289),名           ,字子舆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时间想想家,讲授家,被尊为“           ”,后世常把孔子和他以“            ”并称。

②《孟子》是一部纪录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的想想不雅点和政事行动的书,共七篇。南宋朱熹将《孟子》、         、          、         并称为“四书”。

【谜底】 ①轲战国  亚圣  孔孟      ②孟子偏执弟子  《大学》  《论语》 《中和》     

【判辨】本题训练体裁学问。泛泛应该加强此方面的齐集。

①孟子,名轲,字子舆,战国时间邹国东谈主,鲁国庆父后裔,中国古代著名想想家、讲授家,战国时间儒家代表东谈主物,有“亚圣”之称,与孔子合称为“孔孟”。孟子领受并发扬了孔子的想想,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匠,对后世中国文化的影响全面而雄壮。孟子偏执门东谈主著有《孟子》一书。

②《孟子》是中国儒家史籍中的一部,纪录了战国时间想想家孟子的治国想想和政事政策,是孟子和他的弟子纪录并整理而成的。《孟子》在儒家史籍中占有很热切的地位,与《大学》《论语》《中和》合称为“四书”。

11.下列相关课文的说法不当的一项是()

A.《得谈多助,失谈寡助》的中心论点是“天时不如地利,地利不如东谈主和”。

B.“宏愿勃勃,贫贱不可移,英武不可屈”句句精通着想想和东谈主格力量的清明,在历史上曾饱读吹了不少志士仁东谈主,成为他们不畏强暴、宝石正义的座右铭。

C.遭腐刑而著《史记》的司马迁、年少丧父接力念书的欧阳修、身残志坚的张海迪,三东谈主的故事不可讲授“生于忧患”的道理。

D.《生于忧患,宴安鸩毒》一宣布诉了咱们一个真切的道理:苦难是对东谈主生的一种雕镂,咱们独一战胜苦难,才有契机取得到手。

【谜底】C

【判辨】此题训练学生对文章实质的阐发,对作家想想心机的把合手。回复此题时,需要掌合手句子翻译,把合手文章实质,从而阐发文章实质,体会作家的心机。C.司马迁、欧阳修、张海迪都是历经灾难然后获取到手的,是以这三个东谈主的事例大略讲授“生于忧患”的道理。故C项过错。

才略拔擢

12.阅读底下材料,按条款答题。

材料一:中华国粹经典是中中文化中最优秀、最精华、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述。巨匠快什么“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中小学课堂”“国度应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入国度实验课程”。不少方位的中小学已开设国粹讲授课,每周1个课时。

材料二:目下,全宇宙已有100多个国度和地区建造了400多所孔子学院。相关部门及第《弟子规》《三字经》《论语》《孙子兵法》等国粹文化经典课程,编写出书了《中华传统文化视听读本》,让中国传统文化走向宇宙。

(1)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,你从两则材料中获取了什么信息?

(2)在中小学开设国粹讲授课,有东谈主信托但也有东谈主反对,你维持什么不雅点?请简述事理。

【谜底】

(1)巨匠敕令要让中华优秀文化走进中小学课堂和国度实验课程,现时国粹经典正在走进中小学,走向宇宙。

(2)【示例】讴颂。开设国粹讲授课,有助于咱们意识中中文化的博大精粹,提高自己的品德涵养。

【判辨】

(1)本题训练对材料实质料梳理详细。

把柄材料一“巨匠快什么'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中小学课堂’'国度应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入国度实验课程’”可知巨匠敕令要让中华优秀文化走进中小学课堂和国度实验课程;

把柄材料一“不少方位的中小学已开设国粹讲授课,每周1个课时”,材料二“全宇宙已有100多个国度和地区建造了400多所孔子学院”“让中国传统文化走向宇宙”,可知现时国粹经典正在走进中小学,走向宇宙。

(2)本题训练话语抒发。可讴颂也可反对,事理要充分。详确连合材料。

示例:我讴颂开设国粹讲授课,这有助于咱们意识中中文化的丰厚博大,提高自己品德涵养。有助于培养青少年爱好故国,爱好传统文化的情怀,增强文化自信。

13.为发达孔孟文化,八年事(1)班开展了“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”综合性学习行动,请你参与。

(1)[意识孔孟想想]请把柄底下《论语》和《孟子》选段的译文,探究孔子和孟子对于财富主张的共同之处。

①富足和显贵是东谈主东谈主都想要得到的,但毋庸高洁的模范得到它,就不应该享有。(《论语·里仁》)

②要是分歧乎义,要是分歧乎谈,即使是少量点的小东西也不把它给别东谈主,即使是少量点的小东西也不从别东谈主哪里取得。(《孟子·万章上》)

孔子和孟子对于财富主张的共同之处是: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(2)[学习孔孟精神]底下是班上同学为学习孔孟精神而捜集、改写的一副对子,请从底下备选短语中及第一个顺应的短语,将对子补充齐备。备选短语:和为贵 守礼制 择一又友 常内省

上联:居家当想别尊卑成心于己

下联:处世尤宜        无愧于心

【谜底】(1)正人爱财,取之有谈[或:取得财富不可相背谈义(原则)](意对即可) (2)守礼制

【判辨】这是一谈语文综合施行行动题。第(1)题训练学生对文言文实质的比拟分析才略。仔细阅读两段话,从“毋庸高洁的模范得到它,就不应该享有”和“要是分歧乎义,要是分歧乎谈……少量点的小东西也不从别东谈主哪里取得”可知,对财富要“取之有谈”。第(2)题训练学生对对子的才略。当先,潦倒联的字数必须格外,不可用近似的字;其次,上联的末一字必须是仄音,下联的末一字必须是平声;第三,潦倒联的句式必须一致,即词类相配,结构相应;第四,潦倒联的平仄要相对立,上联要用平声字的方位,下联就得用仄音字,反过来也相通;第五,潦倒联真义可以邻近或互异,可以只说一事,也不妨分说两事。把柄上联的实质和短语结构,从待选词语中选填,对应上联“别尊卑”的实质与结构即可。

拓展延长

(一)阅读底下的文言文,完成底下小题。

【甲】

居寰宇之广居,立寰宇之正位,行寰宇之大路。得志,与民由之;不得志,独行其谈。宏愿勃勃,贫贱不可移,英武不可屈。此之谓大丈夫。

(节选自《宏愿勃勃》)

【乙】

海瑞,字汝贤,琼山东谈主。举乡试,署南平教谕。御史诣学官,属吏咸伏谒,瑞独长揖,曰:“台谒当以属礼,此堂,师长教士地,不当屈。”迁淳安知事,布袍脱粟①,令老仆艺②蔬自给。总督胡宗宪尝语东谈主曰:“昨闻海令为母寿,市肉二斤矣。”宗宪子过淳安,怒驿吏,倒悬之。瑞曰:“曩③胡公按部,令所过勿供张。今其行装盛,必非胡令郎。”发④橐⑤金数千,纳之库,驰告宗宪,宗宪无以罪。

(选自《明史》,有转换)

【注】①脱粟:吃糙米饭。②艺:耕作。③曩:从前。④发:开放。⑤橐(tuó):口袋的一种。

14.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。

(1)宏愿勃勃(       )  (2)英武不可屈(     )

(3)属吏咸伏谒(       )  (4)总督胡宗宪尝语东谈主曰(     )

15.下列句子中“之”字的意旨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(   )

A.此之谓大丈夫     B.两狼之并驱照旧    C.倒悬之     D.无丝竹之乱耳

16.请将底下的句子翻译成当代汉语。

(1)得志,与民由之。

(2)昨闻海令为母寿,市肉二斤矣。

17.海瑞在民间东谈主称“海苍天”,在“苍蝇、老虎一齐打”的今天,连合甲、乙两文,谈谈老庶民心中的“苍天”应该是怎么的东谈主?

【谜底】

14.(1)使……惑乱,招引。(2)使……屈服。(3)都   (4)也曾    

15.C

16.(1)得志的时候,便与老庶民一同顺从正谈而行。(2)昨天(我)别传海瑞县令给母亲作念寿,(只)买了两斤肉。

17.示例:宝石我方作念东谈主的原则,不畏强权,出以公心谚语,大略大义灭亲。

【判辨】

14.本题训练文言词语。解释词语要详确阐发文言词语在具体话语环境中的用法,尤其详确通假字、词类活用、一词多义等局势。

(1)句意:荣华不可使他招引。淫:使……惑乱,招引。

(2)句意:英武不可使他屈服。屈:使……屈服。

(3)句意:属下的仕宦都跪地拜见。咸:全,都。

(4)句意:总督胡宗宪也曾告诉别东谈主说。尝:也曾。

15.本题训练一词多义,详确把柄语境细目词义。

A.句意:这才叫作有志气有手脚的男人。之:主谓之间取消句子孤独性,不译;

B.句意:两只狼像底本相通一齐追逐。之:主谓之间取消句子孤独性,不译;

C.句意:句意:把他倒吊起来。之:代词,指胡宗宪的男儿;

D.句意:莫得吹打的声息侵犯双耳。之:主谓之间取消句子孤独性,不译;

故选C。

16.本题训练文言词语。解释词语要详确阐发文言词语在具体话语环境中的用法,尤其详确通假字、词类活用、一词多义等局势。重心词:

(1)得:兑现;与:和;由:顺从。

(2)闻:别传;为:给;市:买。

17.本题训练宗旨启示。开放性试题,言之有理即可。作答时要在阐发东谈主物形象的基础上,再连合《孟子》中对于“大丈夫”的宗旨详细作答。

从“属吏咸伏谒,瑞独长揖”可见海瑞公正不阿;

从“其迁淳安知事,布袍脱粟,令老仆艺蔬自给”可见其清正廉正;

从惩责总督胡宗宪的男儿一事,可见其不畏显赫,伸张正义。

这与《孟子》中对于“大丈夫”的“宏愿勃勃”“贫贱不可移”“英武不可屈”的圭臬是一致的。因此像海瑞这么的清官,便是老庶民心中的“苍天”。

示例:“苍天”应该是不畏显赫、不以霸术私,耿直纯碎,大义灭亲,承袭“为东谈主民干事”宗旨的政府官员。

【点睛】参考译文:

甲文:居住在寰宇最无边的居所里——仁,耸立在寰宇最热切的位置——礼,执行寰宇最热切的道理——义。兑现志向了,就跟庶民一齐实行它;不可兑现志向,就独自实行我方的道理。资产不可侵犯他的心,贫乏卑贱不可使之改变,英武不可屈服他的志向。这才叫作念大丈夫!

乙文:海瑞,字汝贤,琼山东谈主。乡试中举,(海瑞)代理南平县教谕。御史来到县学学舍,属下的仕宦都跪地拜见,独一海瑞只作揖,不下拜,说:“(按法例)在御史台谒见御史,应当用属官的礼仪,(可)这个厅堂是师长教诲生员的方位,不应该叛逆下跪。”(其后海瑞)升任淳安县知事,在职上穿布衣,吃粗米,让家中老仆种菜自给。总督胡宗宪也曾告诉别东谈主说:“昨天我别传海县令为母亲祝嘏,只买了二斤肉。”胡宗宪的男儿途经淳安,归咎驿吏,把他倒吊起来。(有东谈主叙述海瑞,)海瑞说:“从前胡公巡察所辖各地,下令进程的方位不要管待。当今看此东谈主的行装特别奢华,一定不是胡令郎。”(海瑞)开放(他的)行囊,特地千两银子,收缴国库里,派东谈主骑快马把这件事叙述给胡宗宪,胡宗宪无法加罪海瑞。

(二)阅读底下文言文,完成底下小题。

【甲】舜发于畎亩之中,傅说举于版筑之中,胶鬲举于鱼盐之中,管夷吾举于士,孙叔敖举于海,百里奚举于市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东谈主也,必先苦其心志,劳其筋骨,饿其体肤,空匮其身,行拂乱其所为,是以动心忍性,曾益其所不可。

东谈主恒过,然后能改;困于心,衡于虑,尔后作;征于色,发于声,尔后喻。入则无法家拂士,出则无敌国际祸者,国恒一火。然后知生于忧患而宴安鸩毒也。

——《生于忧患宴安鸩毒》

【乙】贞不雅九年,太宗谓侍臣曰:“往昔初平京师,宫中好意思女珍玩,无院不悦。炀帝①意犹不及,征求无已,兼东西征讨,穷兵黩武,庶民不胜,遂致一火灭。此齐朕所目见,故日夕孜孜②,惟欲清净,使寰宇无事。遂得徭役不兴,年谷丰稔,庶民安乐。夫治国犹如栽树,本根③不摇,则枝杈茂荣。君能清净,庶民何得木安乐乎?”

——《安富恤贫》

【审视】①炀帝:杨广,隋朝的天子。②孜孜:勤勤勉恳不疲惫的形式。③本根:本,树干;根,树根。譬如国度的基础和根柢。

18.用“/”分别底下句子的停顿节拍。(齐截处)

入 则 无 法 家 拂 士

19.解释底下加点的词。

(1)空匮其身  空匮:        (2)年谷丰稔  丰稔:         

20.用当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。

(1)是以动心忍性,曾益其所不可。

(2)夫治国犹如栽树,本根不摇,则枝杈茂荣。

21.《格言联璧》中有一联:“天欲祸东谈主,先以微福骄之;天欲福东谈主,先以微祸警之。”文中“困于心,衡于虑,尔后作”一句抒发的是上联的真义照旧下联的真义?请用我方的话作念节略阐发。

22.唐太宗合计隋炀帝沉溺的原因是什么?请写鄙人面。(用文中句子回复)。

【谜底】

18.入/则无法家拂士    

19.(1)空匮:财资缺少(2)丰稔:丰充   

20.(1)用这么的模范使他内心惊动,使他性格强项,增多他底本莫得的材干。(2)管制国度犹如栽树,树的根部不扭捏,材干枝杈粘稠。   

21.是下联的真义,微祸给东谈主带来内心的困苦和想想的梗塞,但能让东谈主奋起大有可为,这恰是“福东谈主”之处。  

22.炀帝意犹不及,征求无已,兼东西征讨,穷兵黩武,庶民不胜,遂致一火灭。

【判辨】

18.本题训练学生分别文言句子节拍的才略。一般来说,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,句领起全句的口吻词后应该有停顿,几个连动的身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。是以分别句子节拍时,除了要筹议句子的真义,还要筹议句子的结构;详确限断一处。句意为:在国内要是莫得宝石轨范的世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。“入”指在国内,作念状语,其后断开。是以停顿应为:入/则无法家拂士。

19.本题训练对文言实词的阐发才略。作答本题,重心在于文言实词的齐集,同期也可以借助通盘句子的真义来判断。

①句意为:使他受尽空泛之苦。空匮:财资缺少。

②句意为:年年食粮丰充。丰稔:丰充。

20.本题训练翻译语句。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,把柄语境读懂句子的合座真义,然后想考命题者可能细主见赋分点,当先要找出枢纽实词、虚词,稽察有无特殊句式,欺骗“留”“删”“调”“换”“补”的模范,直译为主,意译为辅。并按当代汉语的范例,将翻译过来的实质进行顺应调度,达到词达句顺。重心字词:

①是以,用来。曾,通增,增多。

②本根,树的根部。则,就。

21.本题训练了重心语句的阐发。在阐发语句的基础上完成。

下联的真义是:微祸给东谈主带来内心的困苦和想想的梗塞,但能让东谈主奋起大有可为,这恰是“福东谈主”之处。文本中这句话的真义是:东谈主通常犯过错,然后材干改正;在内心中有困扰,在想想上有遏制,这么以后材干欣喜。是以应与下联的真义交流。

22.本题训练阐发课文实质。解答此题的枢纽是在阐发课文实质的基础上,找出筹划的语句即可。

阅读乙文了解实质,连合“炀帝意犹不及,征求无已,兼东西征讨,穷兵黩武,庶民不胜,遂致一火灭”可知,这便是唐太宗合计隋炀帝沉溺的原因。即:隋炀帝仍然不知足,络续征求,同期历尽艰险,销耗军力武力,庶民不可隐忍,于是导致了(隋朝)沉溺。

【点睛】参考译文:

【甲】舜从荒原耕作之中被任用,傅说从筑墙的劳顿之中被任用,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任用,管夷吾被从狱官手里救出来并受到任用,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方位被任用,百里奚被从侍从市集里赎买转头并被任用。是以上天要把重负来临在这个东谈主,一定先要使他情意郁闷,使他筋骨劳累,使他挨饿受冻,使他受尽空泛之苦,使他所作念的事情倒置芜乱,用来使他的内心收到轰动,使他本性强项起来,增多他所不具备的才略底本莫得的材干。

一个东谈主,不时发生过错,这么以后材干改正;在内心里困惑,想虑防碍.然后材干知谈大有可为;别东谈主震怒表当今神采上,归咎吐发在言语中,然后材干被东谈主所领会。(要是)一个国度,在国内莫得信遵轨范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主的贤士,在国际莫得实力相配、足以抗衡的国度和来自国际的不幸,这么的国度就不时会走向沉溺。这么以后才知谈忧虑不幸能使东谈主(或国度)生活发展,而散漫享乐会使东谈主(或国度)走向沉溺的道理了。

【乙】在贞不雅九年(李世民的年号),唐太宗对侍卫官说:“夙昔(隋文帝)刚刚安祥京师的时候,宫内部好意思女古玩,莫得一个院子里不得志。(然而)隋炀帝仍然不知足,络续征求,同期历尽艰险,销耗军力武力,庶民不可隐忍,于是导致了(隋朝)沉溺。这些都是朕(天子自称)亲眼目击,因此(我)昼夜勤勤勉恳,只但愿皑皑睿智,使得寰宇太平无事。于是材干(仕宦)不盛行兵役,年年食粮丰充,庶民太平盖世。管制国度就好像栽树,树的根部不扭捏,材干枝杈粘稠。君主睿智,庶民怎么就不大略安乐呢?”

(三)阅读底下文言文,完成各题。

贞不雅十七年,太宗谓侍臣曰:“自古始创之主①,至于子孙多乱,何也?”司空②房玄龄曰:“此为幼主滋长深宫,少居荣华,未始识东谈主间情伪,治国抚慰,是以为政多乱。”太宗曰:“公意推过于主,朕则归咎于臣。夫元勋子弟多无才行,藉祖父资荫③遂处大官,德义不修④,奢纵是好。主既幼弱,臣又不才,颠而不扶,岂能无乱?隋炀帝录宇文述⑤在藩之功,擢⑥化及于高位,不想报効,翻行弑逆⑦。此非臣下之过欤?朕发此言,欲公等戒勖⑧子弟,使无愆过⑨,即家国之庆也。”太宗又曰:“化及与玄感,即隋大臣受恩深者子孙,齐反,其故何也?”岑文本对曰:“正人乃能怀德荷恩,玄感、化及之徒,并庸东谈主也。古东谈主是以贵正人而贱庸东谈主。”太宗曰:“然。”

(节选自《贞不雅政要》)

【审视】①始创之主:开动创立基业的君主。②司空:古官职名。③资荫:凭先代的勋功或官爵而得到授官册封。④修:顺从。⑤宇文述:与后文的“化及”“玄感”“岑文本”都是东谈主名。化及即宇文化及,宇文述之子:玄感即杨玄感。⑥擢:拔擢。⑦弑逆:弑君。⑧勖:勉励。⑨愆过:罪恶,罪过。

23.解释下列加点词的真义。

(1)少居荣华   居: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(2)夫元勋子弟多无才行  行: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(3)岂能无乱   岂: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(4)欲公等戒勖子弟    戒: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24.下列选项中加点的“而”字,与“颠而不扶”的“而”字意旨或用法不交流的一项是(   )

A.一怒而诸侯惧 B.而山不加增

C.可远不雅而不可亵玩焉 D.环而攻之而不胜

25.用当代汉语翻译底下的句子。

(1)公意推过于主,朕则归咎于臣。

(2)此非臣下之过欤?

26.通读全文,太宗与侍臣对话的主要野心是什么?

【谜底】

23.(1)居住,住进 (2)品行    (3)难谈    (4)警戒   

24.A

25.(1)你的真义是把罪过推给君主,我则要归过于臣子。(2)这(难谈)不是臣子的过错吗?

26.但愿大臣劝勉子弟修德义,戒奢纵。

【判辨】

23.本题训练文言词语。解释词语要详确阐发文言词语在具体话语环境中的用法,尤其详确通假字、词类活用、一词多义等局势。

(1)句意:从小就过着豪华尊贵的生活。居:居住,住进。

(2)句意:元勋的子弟大多莫得材干品行。行:品行。

(3)句意:岂肯不发纯真乱?岂:怎么,难谈。

(4)句意:想要你们警戒子弟。戒:警戒。

24.本题训练一词多义,详确连合语境细目词义。题目中的“颠而不扶”的真义是颠仆了却不去扶一下。“而”是连词,表变调;

A.“一怒而诸侯惧”的真义是他们一发怒,诸侯就窄小。而:连词,表顺承;

B.“而山不加增” 的真义是但是山却不会增多。而:连词,表变调;

C.“可远不雅而不可亵玩焉” 的真义是可以远远地不雅赏,但是不可疏骤然簸弄它啊。而:连词,表变调;

D.“环而攻之而不胜”的真义是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,却不可取胜。而:连词,表变调。

故选A。

25.本题训练文言词句子翻译才略。咱们在翻译句子时要详确通假字、词类活用、一词多义、特殊句式等情况,如遭遇倒装句就要按当代语序运动,如遇不祥句翻译时就要把不祥的身分补充齐备。重心词:

(1)意:真义;过:罪过;于:给;咎:过错;

(2)此:这;非:不是;之:结构助词,的。

26.本题训练文章实质的阐发和分析。

连合文中“朕发此言,欲公等戒勖子弟,使无愆过,即家国之庆也”可知,唐太宗与侍臣对话的主要野心是想要但愿大臣造就勉励我方的子弟,使他们不要犯严重的过错。据此详细谜底为:但愿大臣劝勉子弟修德义,戒奢纵。

【点睛】参考译文:

贞不雅十七年,唐太宗对身边的大臣说:“自古以来创开国度的君主,传位到子孙以后往往发纯真乱,为什么?”司空屋玄龄说:“这是由于年幼的君主滋长在与众东谈主终止的宫中,从小就过着豪华尊贵的生活,不了解社会的真的情况,(也不懂得)怎么管制国度,是以(一朝)掌合手政权就往往发纯真乱。”太宗说:“你的意见是把罪过推到君主身上,我却把罪恶算到了大臣头上。元勋的子弟大多莫得材干品行,凭借祖、父的匡助遁入才作念了大官,不涵养品德,只爱阔绰放任。君主既然弱小,臣下又莫得德才,(君主)颠仆了也不去扶一下,岂肯不发纯真乱?隋炀帝不忘宇文述在扬州总管府时的功劳,拔擢(他的男儿)宇文化及作念了大官,然而(宇文化及)不筹议如何(更好地)为炀帝着力,反尔其后把炀帝杀掉了。这难谈不是臣子的过错吗?朕说这一番话,野心是想要你们警戒子弟,使(他们)不犯过错,那便是家国之幸。”太宗又说:“宇文化及和杨玄感都是隋朝受皇家恩惠最多的大臣子孙,(成果)都反叛了,这是什么原因?”岑文本回复说:“正人材干记取别东谈主给以的恩惠,而杨玄感和宇文化及之辈都是庸东谈主。是以古东谈主尊重正人而贱视庸东谈主。”太宗说:“对。”

本站仅提供存储干事,通盘实质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存害或侵权实质,请点击举报。

上一篇:牛肉馅饺子的经典作念法与家庭和煦的回忆
下一篇:名为招兼职,实为作恶获得个东谈主信息!18东谈主被执

Powered by 杯之语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

Copyright Powered by365站群 © 2013-2024

ICP备案号:宁ICP备2024006161号-1